土壤含水量土粒的周圍有一層不同厚度的水膜
土壤水分 土壤含水量,也許是影響土壤利用的最重要的物理性質。在正常狀態下,每個土粒的周圍有一層不同厚度的水膜,而且這層水膜還含有植物可溶性養料。在于燥土壤中,當水膜很薄時,土粒所保持的水膜很牢固。在很濕的土壤中,例如下過大雨或灌溉后,由于水膜變厚,因而削弱土壤持水力,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水分通過土壤向下移動即排水。當土壤的所有空隙充滿水致使土壤漬水時,土壤就沒有空氣,所以叫做嫌氣。 田間持水量 當土粒周圍的水膜降低到某一厚度,土粒的表面張力剛好與水的重力保持平衡,而吸持水分時,土壤就排水,并且因物理作用保持著全部水分。這時的土壤含水量就叫做田間持水量。雖然這個數值并不很精確,但卻非常有用。 凋萎點 植物利用能量借以吸取這些水膜中的水分和養料,因此就降低水膜的厚度。隨著水膜厚度變薄,土壤的物理持水力增加,直至土壤持水力正好與植物的最大吸水力相等,在這點時的土壤含水量就稱為萎蔫(闊萎)點。那時植物就不能從土壤獲得水分。在凋萎點,植物停止生長。如果在這階段灌水,植物還會復活,否則植物就發生永久性凋萎,進而死亡。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