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孔隙度比粘土低微觀顆粒分析顯微鏡
沉積后的砂,其原生孔隙度比粘土低得多。隨著埋藏深度的增加,其
孔隙率下降很少。這表明砂的孔隙因物理壓實作用而消失是有限的,與粘
土相反,其多數孔隙的消失是由膠結作用引起的。
在砂的壓縮方面,巖相學提供的證據有三,下面就來說明并討論其意
義。第一,在云母砂巖垂直薄片中,常可見到彎曲的和變形的云母,這是
由于云母上下的石英顆粒擠壓之故。這說明發生過壓實作用。第二,許多
砂巖含有砂粒大小的粘土碎屑顆粒。這些顆粒處在堅固的石英顆粒間時,
?梢姷绞軌骸⑹軘D的現象。這也說明發生過壓實作用。第三,在許多薄
片中,可以見到破裂的碎屑顆粒。這種破裂顆?赡苁窃谥谱鞅∑瑫r形成
的,也可能是在(井壁射孔)采樣時,巖芯邊壁受炸藥影響形成的。用陰極
發光對砂巖進行研究時,發現許多碎屑顆粒在正常光源和偏振光下,看上
去好像沒有變形,但事實上這些碎屑顆粒已經破裂并重新膠結粒的接觸數
目都隨深度增大而增大,同樣,顆粒的接觸特性,隨著深度的增加,從相
切變到彎曲再變到縫合。這個研究說明孔隙度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小。
以上所舉三個方面的證據論證了砂能被壓實,并且這個作用能減小粒
間孔隙度。應該注意兩點,如圖16所示,一是在埋藏早期很少有孔隙消失
的現象,推測壓實作用是最重要的。其顯著地收縮則說明它具有粘土的特
性。二是和粘土的情況成鮮明的對比,砂在深處其孔隙仍能保留,
因此,可以作出這樣的結論,砂能夠被壓實, 特別是在淺層,并且
若碎屑顆粒之間是被疏松的粘土質所填集,則更易被壓實。但壓實作用不
是砂巖孔隙的主要破壞因素?紫抖入S深度增加而穩定下降很可能是由于
膠結作用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