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油巖石孔隙形態微觀分析便攜圖像顯微鏡
使可計算在實驗期間儲集層形成的平均滲透率。
孔隙形態
分類
對儲油巖石的任何巖石物理學研究,都需詳細描述其孔隙的數量、類
型和成因。孔隙度的定量分析前節已作了敘述,現在主要討論孔隙類型的
分類和常見孔隙的描述。描述沉積物中不同類型孔隙的形容詞很多。孔隙
術語很有用。
孔隙本身,可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從用放大鏡或立體顯微鏡觀察粗糙
或磨光的巖石表面、用巖石顯微鏡研究巖石薄片,到用電子掃描顯微鏡都
可進行觀察。研究孔隙組構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用適宜的塑膠注入巖石,
然后用適宜的溶劑溶解巖石。檢查一下殘渣,不僅能清楚地看到孔隙本身
的大小和形狀,而且還能看到連結孔隙的孔管。其大小和孔隙系曲折程度
都與孑L隙度密切相關。
這些不同觀察方法說明,孔隙系是具有許多不同類型的。
劃分孔隙類型的償試各有不同。有些以描述為主,有的把描述同成因
標準相結合,也有的還把母巖的巖相和孔隙類型聯系起來。
表5把孔隙分為公認的兩大類,即原生孔隙組構(這是巖石沉積后立即
出現的)和次生或者叫沉積后組構。下面將描述和闡明這兩種主要孔隙類型
。
2.原生或沉積孔隙
顧名思義,原生或沉積孔隙是在沉積物沉積時形成的孔隙。有兩種主
要原生孔隙類型已被識別。
(1)粒間孔隙
粒間或微粒間孔隙是組成沉積物格架的碎屑之間的空隙
這是很重要的孔隙類型。幾乎所有沉積巖最初都存在這種類型的孔隙。許
多碳酸鹽巖的粒問孔隙常因成巖作用而逐漸減少,但在砂巖中,這類粒間
孔隙則占主導地位。影響粒間孔隙成因的因素和沉積后孔隙發生變化的因
素,
后沉積的(3)晶間孔隙(4)網眼孔隙(5)印模孔隙(6)孔洞孔隙(7)裂隙孔隙
沉積作用膠結作用溶解作用構造運動壓縮作用脫水作用
(a)為粒間孔隙,一般出現在砂巖中, (b)為混合的粒間和粒內孔隙
,以骨骸砂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