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質層植物-化石角質層的超微結構分析顯微鏡
化石角質層的超微結構
角質層是覆蓋于植物氣生部分外表面的一層連續的胞外膜,同時,在
一定程度上它是保持組織內水分和溶液濃度、阻止病原體入侵的有效屏障
。由于角質層具有保護作用,這層獨特膜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已被廣泛研究
在現生植物中,角質膜(CM)由表皮細胞的外壁組成,外壁由一個不溶性
角質組成的連續脂質層構成。這些脂質層形成格架,可溶性的蠟質沉積于
其表面
角質膜是異質層,其每個組分有各自的位置及化學組成。一個復合角質
膜包括角質層上的蠟質外層,在蠟質外層的下面是正角質層,正角質層由
角質和表皮細胞壁表面分泌的角質蠟組成。正角質層下面可見許多層,這
些層形成了角質膜主體部分,并延伸到相鄰的表皮細胞之間。需特別指出
的是,在現生植物中,角質膜的有無、厚薄、化學成分及組織結構是很不
相同的,同時角質層的特征取決于植物種類、器官及發育的階段。
由于植物角質層具有相對較強的抗化學組分,可以被很好地保存下來
,其時代可追溯到早泥盆世,并與壓型保存的部分植物體相聯。另外,一
些角質層標本碎片被化石化保存,常可以用酸處理等各種浸解技術從巖體
中分離出來。由于許多植物具有不同的表皮細胞類型及附屬物,一個分類
群的表皮解剖特征就被如實地復制到了角質層的印模中。同時,由于角質
層具有化石化潛能和各自不同的特征,角質層分析在古植物研究的許多領
域內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植物重建時分散器官的相關性、各種古生態和
氣候因子的確定。最初大多數角質層研究采用透射光學顯微鏡,近年來,
其研究更多地依賴于包括掃描電鏡在內的聯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