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熒光顯微鏡角質層氣孔和表皮毛的分布
熒光顯徽鏡檢和顯徽照相技術
對于尚未明顯炭化的角質層,可采用熒光顯微鏡鏡檢。這一方法已被
成功地用于第三紀角質層的研究中(如SchaarscFmidt,1982),還可用于古
生代角質層研究中
壓型標本的角質層可直接用裝有人射紫外光源和必要的濾光設備的顯
微鏡來研究。對于大多數角質層,建議采用紫外光+藍光+紫羅藍光來激發
。對直接放在顯微鏡物鏡下觀察的材料,此顯微鏡應該有能夠支撐大化石
標本的鏡臺。標本需要完全無塵,因為塵埃會導致耀眼的火花。用倍率63
到250,可得到理想的結果。較低的倍率通常顯示很低的熒光,但是用較高
的倍率,熒光常常又會太強,以致圖像不清晰。對有蓋玻片的,建議不用
特殊的鏡頭。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正常的視場復消色差或熒光的物鏡
鏡頭,在上述放大倍率下將會獲得好的結果;浸于水中的鏡頭能夠提供更為
明亮的圖像。熒光顯微鏡的優點是,不必事先對標本進行化學處理,標本
不會受損壞,這一點對于有些材料特別有用。因為有些材料不能進行化學
處理,否則會遭到損壞。有些情況下,角質層顯示很小的裂縫,很顯然在
浸解巖塊時,這樣的材料會破碎。有時,用氫氟酸處理,能得到完整的小
羽片,但用舒氏溶液,材料則會碎成粉末。分離出的完整小羽片,可對其
正反面進行研究
使用熒光顯微鏡,可以分析材料更大的表面,包括氣孔和表皮毛的分布
,而采用傳統的處理方法,只能研究較小的角質層碎片,這些特征則無法
知道。熒光顯微鏡的缺點是景深很淺書通?傻玫降墓饩有限。后者在標
本拍照時會體現得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