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沉積層植物體細小化石樣本分析顯微鏡
值得強調的是,必須通過解剖立體顯微鏡對所修理的標本不斷觀
察,有時放大倍數可達到50倍,尤其是所處理的化石非常細小時。常
見的問題是化石與基質反差小,即使是在很高的放大倍數下工作,這
個問題仍很突出。較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交叉偏振光照明,這要比反
復使用酒精等液體浸標本好,后者會使材料松散或是脫色。
運用針修法時,針一定要一直朝向化石碎片(永遠不要離開),以
很低的角度傾斜放置,以防止打穿標本。向下朝著植物的方向在基質
上持續操作,以逐步接近埋得較深的植物體。對易于破碎的標本,如
立體展開的細軸,要用非常鋒利的縫紉針或鎢針,一粒一粒地移開沉
積物。
針修法初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卻很費時間,又需要極大的
耐心、技巧和白控力。成功地運用該法實際上很難做到。針修結果質
量的好壞依賴于個人技巧、圍巖的性質、沉積物的厚度、標本的保存
,以及所揭示的特定結構的大小。不同的沉積層,即使相距只有幾厘
米,對針修剝離的反應不盡相同,每種情況可能都要求方法上的調整
。因此強烈建議首先在同一產地和地層中的不太重要的標本上進行針
修法的嘗試,以檢驗基質的粘合力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