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化石微生物樣品酸浸光學分析圖像顯微鏡
在酸浸過程中我們會碰到產生大量角質層的問題。如果我們采用風干
樣品的方法,表皮就容易包裹其它有機物質,并把所有的東西都粘在一起
。我們通過旋轉培養皿中的殘留物來除去角質層,細片狀的表皮會比其它
煤化碎片漂浮的時間要長,這時在解剖顯微鏡下可以用移液管除去角質層
。角質層分離后,為避免干燥和(或)微生物破壞,可將其置于盛有5%鹽酸
溶液、具螺旋蓋的小瓶中。如果置于空氣中風干,角質層會快速干燥,容
易破碎、卷曲并結塊。加酸是為了防止微生物的破壞。除去大量表皮之后
,留下的物質可以在培養皿中風干,并可在解剖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有時
如果殘留物中有未溶解的塊體沉積物,或礦物質仍然粘在化石上,需要用
氫氟酸進一步處理。通常這種處理只需一夜就可以了,酸液也很容易除去
,可以通過250μm的聚酯網清洗,只是還需要在培養皿中進行再次風干。
然后,泡好了的化石就可以在解剖顯微鏡下觀察了,使用細的濕刷子挑取
感興趣的化石,再將其轉移至其它干凈的培養皿中。
如果要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我們在許多中化石標本中都發現有
黃鐵礦,這些黃鐵礦使解剖結構變得模糊?梢酝ㄟ^下面的方法除去黃鐵
礦,即把全部浸解物置于大燒杯中,在通風櫥內加入95%的發煙硝酸,反
應15—60分鐘。反應一般相當劇烈,必須注意觀察,必要時加水稀釋。處
理之后的酸液可在250μm的聚酯網下用水清除,再把浸解物置于培養皿中
風干。盡管如此,我們還發現不論是不同的標本還是同一塊標本,保存狀
態常是千差萬別的,某些類型的標本容易在硝酸處理過程中分解。因此,
如有必要,在通過電子顯微鏡初步觀察之后,就可對每個中化石標本進行
單獨處理。單個標本的硝酸處理要在培養皿中進行,這樣便于仔細進行觀
察,在適當的時候就可終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