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食品微生物細胞分析圖像顯微鏡
現代食品微生物學
定義
微生物標準主要有兩大類:法律性的與供咨詢的。法律性的準則是包
括只對公眾健康有顯著危害的病原體的限制的一種微生物標準,但對無病
原體的限制也應建立。ICMSF把標準認為是法律或準則的一部分,可以被有
司法權的機構強制實施?勺稍兊臉藴适且粋微生物終產品的計劃書,它
對增強衛生學保護的意義重大(其中可能包括腐敗生物體),同時又是一個
微生物學指導,用于加工過程或加工后的衛生監控(其中也可能無病原菌)
。在推薦一個標準之前,ICMSF注意到每個產品都可能處于國際貿易中,必
須有好的流行病學證據證明它與食物中毒事件有牽連,而且能更好地證明
在原理2中一個標準能減少潛在的危害。藥典定義的微生物準則由5部分構
成:①對與生物體或其毒性有關的描述;②對其檢測與定量分析方法的描
述;③一個取樣計劃,包括何時、何地獲得樣品;④微生物限值應考慮與
食品相符合;⑤樣品單位數量應符合這些限值。這5部分應寫入一個取樣計
劃中。
(1)它必須在胃這種極其酸性環境中存活下來,一些病原菌在這一過程
中得到了食物的保護作用,另一些是通過應用自身的抗酸機制而存活下來(
見下面的“耐酸性”一節)。
(2)能夠黏附或定殖在腸壁上來繁殖,附著在腸壁上的黏液層被認為是
腸病原菌遇到的第一層防御。但是,對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來說,現
已證明它是通過李斯特酸,除去黏液而越過這一層黏液屏障的口…。如產
氣莢膜梭菌這種病原菌,好像它不需要黏附到腸組織上。
(3)該菌必須具有抵抗宿主免疫機制(如淋巴組織)的能力,從而保護自
己。
(4)該菌必須具有與其他大量不同微生物競爭的優勢。在無致病性的生
物群體中,競爭性排外是關鍵。一旦黏附到腸壁上的所有作用位點上,將
會排斥病原菌。同樣,胃腸道是一個低氧水平的環境,厭氧菌是這一環境
的優勢菌,F已證明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可被誘導侵入哺
乳動物細胞。
(5)一旦吸附到腸壁上,菌體需要有這種能力:不是分泌毒素就是穿越
最后的一層壁進入病理或壞死細胞中。在所有可能性中,大多數微生物缺
少達到上述要求的能力,這是為何不能稱它們為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