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燒結顆粒微觀顯微鏡-燒結的溫度下形成液相
燒結密度有最大值,這表明有兩個內控因素:活性和堆積。預燒溫度過高,粉料活性下降,不利于燒結;溫度過低,則不利堆積,成形后密度小,形成的“頸”較少,也不利燒結。因此有一最佳預燒溫度,這時粉料有適當活性又兼顧堆積。
液相燒結 在燒結的溫度下形成液相。若液相可濕潤粉料顆粒,將產生液相燒結。在顆粒的間隙通道內存在的液相,導致毛細孔旺力,它通過下列機理有助于致密化:(1)使顆粒更好地重新排列,獲得緊密堆積;(2)增大粒子間的接觸壓力,增加物料傳輸(通過溶人和析出過程),增加可塑變形,增加蒸氣傳輸和晶粒生長。液相引起的毛細管壓力的增加,可大于7 MPa。細顆粒具有較大的毛細管壓力,并有較大的表面能,因而有比粗顆粒大的致密化推動能。液相燒結速率強烈依賴于溫度,對于多數組成,溫度稍為增高,將明顯地增大液相量,有時有利于致密化,但有時會引起異常晶粒生長而不利于致密化,或導致變形。從相圖上可以估計液相量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