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物理洗選大多是基于煤顆粒密度不同的原理
顯微組分在洗煤產物中的分布
煤物質組成的差異性,如顯微組分的密度、硬度、韌性、可磨
性等,將會導致各洗煤產物中顯微組分的分配比例出現差別,但先
前對原煤顯微組分的研究文獻較多,對精煤、中煤、煤泥顯微組分
組成特征的研究鮮見報道。
1)與原煤相比,精煤中鏡質組分、殼質組分有所增加,安太堡
、公烏素、大武口精煤中鏡質組含量分別增加了8%,2%,6%左
右,惰質組分、礦物有所減少;中煤、煤泥中鏡質組和殼質組顯著
減少,惰質組和礦物含量顯著增加;在中煤和煤泥中,鏡質組與惰
質組的含量較為接近。
2)在精煤中,均質鏡質體增多,碎屑鏡質體、碎屑惰質體有所
減少;在中煤中,結構鏡質體有所增加,均勻鏡質體有所減少;在
煤泥中,除了有類似于中煤的特點外,碎屑鏡質體,特別是碎屑惰
質體明顯增多,碳酸鹽礦物大幅度增加。
煤的物理洗選大多是基于煤顆粒密度不同的原理。在洗選過程
中,密度小的鏡質組、殼質組及含礦物較少的組分被分選為精煤,
含礦物較多并與有機組分緊密相連的部分被分選為中煤,被水沖走
的礦物質及部分含礦物的組分沉淀后為煤泥。惰質組往往由于被礦
物質充填或礦化,密度相對較大,其中絲質體性脆、細胞孔隙多、
細胞壁較薄等特征,決定了其較其他組分易于碎成粉末,因而中煤
、煤泥中惰質組較多,特別是煤泥中碎屑惰質體大幅度增加。
此外,礦物的粒度分布及嵌布狀態也決定了它在各組分中的分
布,粒度大的礦物,被洗選到矸石中,粒度較小的礦物大部分分配
到煤泥中,粒度極小的礦物已被有機組分包裹,能分配到各產物中
。礦物的嵌布狀態也決定其在洗選過程中能否被解離,存在煤裂隙
、孔隙中或獨立聚集狀存在的礦物在洗選過程中容易解離,因而在
中煤、特別是精煤中很少見到這種礦物嵌布狀態。如果礦物充填在
細胞腔中或以分散狀嵌布在有機組分(一般為基質鏡質體)中,則很
難在洗選中能被脫除。因而,在精煤、特別是中煤中,常能見到這
種礦物嵌布狀態。下面,對精煤、中煤、煤泥中的礦物分布狀態作
簡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