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初始沉積速率與微粒濃度觀察顯微鏡
實驗中還發現有兩個復雜的現象,即表面覆蓋密度是時間的非
線性函數以及微粒初始沉積速率與微粒濃度不成比例關系。微粒濃
度和初始沉積量存在非線性關系可能是由于表面濃度對時間的非線
性依賴關系所致?梢酝茢啵定膠體實驗體系上述非線性關系可
能是由捕捉表面和膠體微粒表面電荷的非均勻性所引起的。這里使
用轉盤實驗很難觀測到捕捉表面附近微粒的運動特征,更難于觀測
到微粒的分散行為,在前面介紹的駐點流直接觀察法實驗就可以作
到這一點。在駐點實驗條件下,由于微粒分散率與初始流量都依賴
于微粒和捕捉面很接近時表面作用勢能曲線的形狀,所以分散速率
與初始流量直接相關。
在顯微膠卷上觀測到的大量沉積不均勻現象也支持了非均勻性
假設,這種假設解釋了由表面阻礙和覆蓋活化中心所導致的表面的
微粒沉積飽和。盡管使用了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減少了表面電性的非
均勻性,但還是不能確保在亞顯微水平上產生均勻的電勢。電荷不
足的區域并不是一定要在能壘附近產生不帶電的突破口。對于一個
忌!1的體系而言,只有一小部分微粒表面與捕捉表面實際相接
觸。因此低于平均電勢的小點就足夠導致微粒產生沉積。
實驗還表明,當雙電層作用力對微粒沉積的影響不大時,由低
表面電勢體系所得的實驗數據與理論值具有較好的一致性。然而,
微粒沉積流量仍然對表面電勢非常敏感,即使電勢改變0.1mV,微
粒沉積流量也會產生顯著的變化。另一方面,即使對于標準聚合物
溶液,電泳遷移率的標準差一般也是平均值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