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沉積火山泥石流中碎屑巖石分析顯微鏡
火山泥流中的沉積物磨圓度還取決于原先顆粒圓度,磨圓的河
流礫石聚集度和泥石流中的礫石磨圓兩個過程同時進行。流體邊界
垂直帶內,剪切應力集中,顆粒間相互旋轉、滑動、摩擦,從所測
磨圓度來看,磨圓度明顯受侵蝕和破碎的影響。一些顆粒不平的表
面受磨蝕和夾角受折斷,結果球度增加,磨圓度也增加。
火山泥石流中的碎屑巖石。
火山泥石流中的碎屑巖石有以下幾種:
基性輝巖和橄欖巖基底:這是火山碎屑巖,被火山泥石流侵蝕
。
浮巖,表明了泥石流與火山有關,向下游浮石含量增多,表示
正常密度組成的沉積,較輕顆粒上浮而不易沉積。
圓丘狀的低密度沉積:一些圓丘狀的沉積由熔巖或角礫巖組成
,密度低的能浮在泥流表層。6m的巨礫可以從表層突出來,藍灰色
棱柱狀巖石,如粗礫和巨礫,在表層很明顯,盡管它們在沉積物中
的含量不到2%。
邊帶碎屑巖崩形成超基性巖屑:在底層中的不同顏色說明這些
物質來源于不同部位的碎屑,最初倒塌發生在被基質覆蓋和被5m厚
的富含原生超基性巖的側向沉積表層覆蓋的大塊巖石和巖崩區。底
層下部的藍灰色物質是原生超基性巖混在早期火山泥流中形成,接
下來泥流物的主要來源是崩塌的更遠部分,底層沉積再上部大巖塊
和基質的混雜體。最上部是火山泥石流后期形成的棕灰色底層,來
源也是崩塌的超基性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