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雜物顆粒的平均尺寸與包熔次數金相顯微鏡
潔凈度
為玻璃包熔處理后鋼中夾雜物所占面積百分比的測定結果,該結果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鋼液經過玻璃包熔處理后的潔凈度。玻璃包熔后試樣的夾雜
物所占面積百分比比原始樣低,玻璃包熔起到了凈化鋼液的目的。隨包熔次
數增加,夾雜物面積百分比逐漸減少,包熔4次時達到最小值,但包熔4次以
后又有所增加。說明包熔次數有一個恰當值使鋼液潔凈度達到最小。這是因為,
鋼液在包熔過程中由于懸浮攪拌作用,鋼液與熔融玻璃充分接觸,通過
玻璃熔體的物理吸附或化學作用,減少了鋼中異質形核核心,使潔凈度得到
提高。當達到一定的包熔次數后,玻璃熔體吸附了一定量的雜質后逐漸達到
飽和或改變了成分,其凈化作用下降,同時原來已被熔融玻璃吸附的雜質有
可能重新進入鋼液內部,導致潔凈度降低。
夾雜物顆粒的平均尺寸與包熔次數的關系。夾雜物顆粒的平均尺寸與夾
雜物所占的面積百分比的變化趨勢相同。顆粒平均尺寸隨包熔次數變小,包
熔4次寸顆粒平均尺寸最小,隨后又有所增加,但平均尺寸隨包熔次數變化
不大。
用配有能譜的掃描電鏡分析鋼中夾雜物的成分,表明夾雜物的原始組成
為Ai、Ca、Si的氧化物和Mn的硫化物,包熔后鋼中夾雜物主要為Si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