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質料不純及球面和色調變形會使光學效果不佳
從當今電子顯微鏡、哈勃望遠鏡和衛星傳遞月球表面影像的時代看
來,17世紀70年代地處代爾夫特(Delft)的一位沒有學歷的店主對當時
未知世界的觀察尤為令人吃驚。
安東尼·范·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以經營布店為生
,但他確是一位科學和醫學史上最偉大的自學天才之一。這位受教育不
多的業余科學家青年時代在阿姆斯特丹學徒時,學會了自磨鏡片以觀察
布料纖維,他設計和制造了放大倍數和分辨率極高的簡單顯微鏡,用這
種顯微鏡他最早觀察到了微生物。①
列文虎克不但用他的透鏡更仔細地觀察了肉眼可見的微小結構——
鴨毛、種子、霉菌、蜜蜂的肢體,好奇心還驅使他超越那些有學識的同
輩人的見解,對當時肉眼還看不到的世界進行窺探。列文虎克生于一個
預示甚豐的探索時代,它給歐洲帶來包括來自遙遠大陸的香料在內的眾
、倭形幕⒖耸褂玫闹皇且环N由一個直徑不到2毫米的玻璃頭構成的
單一雙面透鏡,它被安裝在位于一個短管上的金屬板中間。這一裝景體
積極小,只有約l英寸寬,3英寸長,但卻有高達500x的放大率,分辨率
接近1微米。與之相較,當時其他人所使用的復合透鏡只有約42x的放大
率。但由于堅實透鏡的質料不純及球面和色調變形,其光學效果不佳。
此外,他可能發明了一種背景顯光法,這使他能把樣本的背景變黑,從
而使所觀察的淺色物體變得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