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沉積物中,微生物量種類計量圖像顯微鏡
湖泊演變
湖泊都有演變的歷史,湖泊一旦形成,即開始演變。由于受徑流沖
刷和對周圍陸地的腐蝕,以及湖中的生態影響,湖盆逐漸堆積沉積物。
湖中生物對湖泊演變的影響程度與湖泊的肥沃程度有關。氣候的變化也
會影響湖泊的演變(如降水,使湖泊水位升高;升溫,使湖水蒸發散失)
。這些因素的影響作用通常不是很明顯,但最終湖泊都會變為沼澤地。
湖泊中的微生物量
通常,富營養型湖泊中的微生物量要比海洋中多。湖水中,可培養
細菌的數量在102—105/mL范圍內;湖泊沉積物中,微生物量達106數
量級每克。細菌數量受徑流影響,因為徑流可攜帶陸地土壤中的細菌流
入湖泊。這些可培養的細菌主要是革蘭氏陰性棒狀桿菌,但也有革蘭氏
陽性孢子菌和放線菌,特別是在沉積物中。
同海洋水體一樣,淡水體系,如湖泊和池塘,在空氣與水面的交界
處含有的生物體數量要遠遠多于底層水體。這些生物體包括細菌、原生
動物和無脊椎幼蟲(如蚊子幼蟲)。有些細菌以微菌落形式存在,被包在
胞外聚合物中。表層膜中有機物質的積累有利于維持異養型微生物的生
存。
湖泊中的大部分細菌都是淡水有機體。除藍藻外,細菌都是分解者
。藍藻和藻類則作為初級生產者。湖泊中還有真菌和原生動物的存在,
其中真菌作為食腐生物和分解者,而原生動物則為捕食者。
富營養型湖泊中,藍藻和藻類含量豐富。藻類包括綠色藻類、硅藻
和甲藻。在特定情況下,當某物種突然成倍增加并成為主導浮游生物時
,藍藻和藻類將會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類似于地毯層或簇。生物量
當達到頂峰時,繁盛的浮游植物中的大部分細胞慢慢死亡,被食腐者和
分解者利用分解。特定的有利生長條件能刺激產生這種繁盛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