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零件熱加工夾雜物分析計量圖像顯微鏡
流體壓力在裂紋尖端產生拉伸應力,導致裂紋快速擴展,隨后產生
一個個凹坑而從中溢出。高黏度的潤滑劑雖然不能消除金屬對金屬
的接觸,但可以延緩點蝕發生,這表明流體必須很容易進入裂縫才
能造成損壞。
Way得到了一些關于如何設計軋輥以延緩表面疲勞失效的結論
如下:
1.不使用潤滑油(但他很快指出這不是一個實際解決方案,因
為沒有潤滑會加速其他類型磨損的發生,如前面的章節中所討論的
那樣)。
2.增加潤滑油的黏度。
3.拋光表面(但這很昂貴)。
4.增加表面硬度(較好軸芯軟而韌)。
關于表面上的初始裂紋開始發生的原因沒有確定的結論。雖然純
滾動接觸的剪切應力的較大值不是在表面,但是它們的確在表面的
值并不等于零。
夾雜物起源描述了初始裂紋產生的機理。它是假設裂紋起源于
含有“外來”夾雜物的亞表層的或表面的剪應力場。較常見的夾雜
物是材料的氧化物,它們是在加工過程形成,并嵌入到基材內部的
。這些夾雜物通常硬度很高、形狀不規則,容易引起應力集中。一
些學者發表了亞表層裂紋起始于氧化物雜質的顯微照片(或以其他
方式確認)!斑@些氧化物夾雜物通常以桁條或細長顆粒團聚物的
形式出現…,這為在應力作用下,在不利位置產生高應力集中點提
供了更大的可能。從夾雜物開始的裂紋擴展可能保持在亞表層,也
可能擴展到表面。如上所述,在后面一種情況下,它提供了液壓擴
展源點。在這兩種情況下,較終導致點蝕或剝落。
幾何應力集中(GSC) 在第4章中已經討論。例如,當一個接觸
零件在軸向比另一個零件短的時候(常見的有凸輪一從動件連接和
滾動軸承),這種機理可以在表面發生作用。在對壓的滾子中,短
滾子的端部產生線接觸應力集中,點蝕或剝落可能會發生在該位置
。這是使用鼓形滾子的一個原因,鼓形滾子除了在船平面具有滾子
的半徑外,還在弦平面具有大的凸面曲率半徑。如果接觸載荷可以
預測,由于滾子的變形,鼓形滾子半徑可以調整到在接觸區軸線方
向產生更均勻的應力分布。然而,在輕載荷時,接觸面積會減小,
因此,高應力將出現在中心;而當載荷高于設計值時,在兩端應力
集中將會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