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樣微結構面或微結構面表面分析顯微鏡
從巖樣強度的離散性來看,隨巖樣直徑增加,巖樣強度的較大離差值呈減小趨勢,巖樣強度的離散性減小,大直徑巖樣強度多集中在平均值附近。盡管巖樣尺度較大時,巖樣強度分布比較均勻.但個別巖樣強度的離差值也達到30%以上,這充分說明了非均勻巖石材料
微結構面對大直徑巖樣切割程度較低。微結構面尺寸相對于巖石試件尺寸來說較小,只有在應力較高、微結構面周邊完整巖石部分產生足夠大變形時。微結構面才產生局部破壞,進而產生應力降。
當然,如果巖樣沒有包含大的微結構面或微結構面沒有產生局部破壞,則臨近峰值前的應力降是由巖石微缺陷破壞形成的巖石局部化變形行為所導致。
雖然大、小直徑巖樣在應力較高時都有可能產生應力降,但隨外部荷載的繼續增加,巖石基本保持原來的變形模量而并未發生較大變化,這主要是因為巖石微結構面(或微缺陷)破壞只是巖石局部化變形行為,巖石承載的主體還是完整巖石部分,這也即是說巖石局部化變形行為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巖石的完整性。只有在巖石臨近峰值時,隨巖石損傷破裂程度加重,巖石產生了較大的塑性變形,巖石的變形模量才明顯減小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