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霉菌-植物中的細菌代謝樣品實驗顯微鏡
值得注意的是,真菌的初級代謝會改變底物的營養成分(而不必非得產
生次級代謝產物),進而對家禽生產性能產生負面影響。遺憾的是,與霉菌
毒素的研究相比,人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很少。真菌生長降低谷物容重和能
量含量,并改變維生素和氨基酸含量。真菌常常影響的一種維生素是硫胺
素。多育鐮孢菌
攝人這些飼料會出現硫胺素缺乏癥。硫胺素缺乏主要是由真菌硫胺素酶
降解作用引起的。真菌污染也會改變底物的氨基酸模式。Kao和Robinson(1
972)的研究表明,黃曲霉菌污染的小麥,胱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精氨
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胱氨酸降低最多。只剩26%。只有蛋氨
酸含量是增加,可能是由胱氨酸轉變而來。霉菌生長也影響霉變籽實的能
量含量。在真菌的正常代謝中,使用甘油三酯作為能量來源,并釋放CO:
。Krabbbe等(1995)的研究結果表明,玉米中的真菌活性與能量含量呈負相
關。真菌活動低、中、高(通過CO:釋放進行測定)的玉米儲存60 d后粗脂
肪含量分別是4.8%、4.o%和2.2%。霉菌生長引起的營養缺乏對家禽
生長和健康的負面影響通常是非特異的,與Leeson等(1995)報道的家禽霉
菌中毒類似。所以,在懷疑霉菌毒素中毒時,需要考慮霉菌生長對飼料和
飼料原料的營養品質的影響。10.9其他化合物10.9.1硝酸鹽
不同品種、品系、生長環境的谷物籽實和高粱籽實硝酸鹽含量一般在0
.5~18 mg/kg。在單胃動物的后端消化道,微生物可以把硝酸鹽還原成
毒性更強的亞硝酸鹽。植物中的細菌代謝也可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很易從消化道吸收,并擴散到紅細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