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植物解剖學、形態學、生理學樣品分析顯微鏡
地球陸地中有一半左右的土地是干旱或半干旱的,除溫帶外.水是植
物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糧食和住宅的需求也日益
增大,人們必將越來越關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干旱地區植物產品的問題
。為了促進干旱地區植物的種植和生產,人們曾經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方法
。目前的情況是,對于眼下的實際問題作了大量研究,而對于基礎性的問
題只在頗小的范圍內從事了研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至今尚未
普遍而深刻地認識到研究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在干旱區種植植物的基本因素之~是植物的抗旱性?购敌源砹藰
成植物忍耐缺水能力諸因素的總合。不同值物種之間抗旱性差異很大。大
多數高等植物,尤其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主要植物種,都需要一個最低有效
水量,在干旱區的廣大地區都發現了高于這個最低量的有效水量。然而,
通過培育具有較強抗早性和經濟價值的植物新種,可以大大擴大植物的種
植面積。
抗旱性為植物的解剖學、形態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特定性能所決定
。這些性能可以產生水分脅迫御性或水分脅迫耐性。40年前人們就已認識
到抗旱性的基礎在予原生質。但是,正象所有植物器官最終都是由植物的
原生質構成那樣,決定御旱能力的諸因素都具有植物原生質方面的根本原
因。
在許多高等植物中,抗旱性主要基于水脅迫御性,正如多汁植物(耗水
者和貯水者)那樣。原生質或許根本不具有耐早性。然而,一般說來,高等
植物營養器官都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抗旱性。 。
通過水脅迫御性使抗旱性增強的性能是: (1)任何減少水分耗損的性
能,例如;降低角質層蒸騰,氣孔快速關閉,葉片變形使葉面積變小,氣
孔深陷等I (2)增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因素,如較高的根吸水勢,根系
向更大的土體中擴展,較深的根系等。
原生質的水脅迫耐性的定義是:原生質經受不良供水狀況的能力。不
同植物、品種和種之間,以及同一植物不同類型細胞之間,對水脅迫的耐
性差異甚大。
原生質水脅迫耐性的增強,導致植物的功能和結構的巨大差異。其形
態學和解剖學特征可能發生變化,而生理學功能如呼吸作用也會改變。與
同一品種抗旱性較差的同類細胞相比時發現,細胞越小,細胞液泡濃度越
大,原生質滲透性和粘滯性差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