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地層或巖石混凝土或水泥漿礦物顯微鏡
海上中轉碼頭的樁常常位于硬質地層或巖石上,無法產生足夠
的抗拔力。有幾個可行的解決方法,一個方法是在巖石中預先鉆出
直徑略小于樁內徑的長嵌巖孔,然后置人連接了灌漿管的插入樁。
插入樁可為管樁、工字鋼樁或由鋼板制成的十字樁。隨后進行灌漿
,將插入樁同嵌巖孔壁及上方的主樁膠結在一起。
第二個方法是在主樁中填充預先在小直徑管(例如150mm直徑
)經過凝結的混凝土。然后,通過預制孔向樁尖下方的巖石鉆深孔
,并將連接了灌漿管的后張預應力筋插入。后張預應力筋灌漿后膠
結于巖石,然后被張緊并錨固。較后通過灌漿將后張預應力筋固定
在樁上,同時灌漿還可以提供防腐能力。雖然鉆孔成本降低了,但
這種方法需要注意控制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灌漿的位置,這個位置
應該位于樁尖處。后張預應力筋實際上相當于將樁系留住的地錨。
該方法成功應用于新加坡的埃索(Esso)中轉碼頭。
另外一種方法是鉆嵌巖孔后安裝鋼筋籠,然后通過灌漿或灌筑
混凝土將鋼筋籠同嵌巖孔和主樁固定在一起。鋼筋籠上的鋼筋應保
持合適的間隔,以便為混凝土或水泥漿的流動提供足夠的空間。垂
直方向的鋼筋可兩根、三根或四根成束。螺旋鋼筋應隔開間距;如
果必要的話可以用高牌號鋼制造或成束使用
當預先計劃使用插入樁時,雖然大大增加了材料成本,但插入
樁通常能提供良好的性能,不過作為緊急措施使用時會出現一些問
題。一個問題是由于主樁的厚壁部分位于導管架內而不是泥線處,
因而樁的抗彎能力可能要小于設計值,在插入樁內的這個區域灌漿
可有助于恢復損失的抗彎能力。另一個缺點是同主樁相比,插入樁
貫人部分的摩擦面積減小,所以插入樁可能需要貫人更深。第三個
問題是如何進行插入樁和主樁之間環狀空間的灌漿作業,由于這通
常不是計劃好的作業,為了從底部開始灌注,可能需要在兩層樁壁
之間插入一根小直徑管(20~40mm)。也可以在插入樁內安裝灌漿管
,噴嘴略高于插入樁高出主樁樁尖的預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