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菌素生物染色劑的應用-生物化工試驗分析顯微鏡
微生物染色劑的開發
紫菌素(bacteriopurpurin)是生物染色劑之一,日本農水省蠶絲昆蟲
農業技術研究所等單位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生產紫色色素的微生物,是從蠶
絲的廢料中分離得到的,定名為紫絲菌,產生的紫菌素可作為一種染料用
于紡織品印染工業,染出的紡織品有天然色素所具有的色澤和產品柔和性
;也用于化妝品和食品的染色。這種生物色素不僅可染絲綢和棉纖產品,
也可以染一些化纖產品,當這些織物在染色液中浸泡后,再經水洗曬干即
可。最簡便的辦法是,用菌體與水混合煮開,將布料浸入其中則可直接將
布料染成青紫色,晾干后不易褪色。因此,完全有可能通過發酵途徑大量
生產菌體生物量,并從中提取紫菌素,將其用來研制成生物染色劑等產品
,可實行商品化。此外,藍靛染料也有通過細菌進行生產的研究報道。其
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某些紡織品無需進行染色同樣可獲得各種不同
的天然彩色,這種不同顏色的紡織材料已問世或將要問世。通過轉基因技
術將產生色素的細菌基因轉移到棉花植物基因中建構成轉基因彩色棉花植
株,如果外源基因真正獲得有效表達,那么從棉桃中可收獲各種不同彩色(
如紅、藍、黑、褐等)的棉花。這項新工藝在美國已獲成功,其意義不僅可
大大節省染色劑,或免去這套染色程序,而且完全可能為紡織工業、印染
工業提供新的原料源。由此可見,實施天然生物染色劑與天然彩色棉纖相
結合的生產工藝必將為紡織印染工業做出新貢獻。
發酵生產丙烯酰胺
在“生物化工發展方向”一節中已提到丙烯酰胺化合物,這種化工產
品有著廣泛的用途。該化合物合成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或其共聚
物,很有實用價值,可用作土壤改良劑、絮凝劑、粘合劑、造紙工業的紙
張增強劑以及用于涂料等等。丙烯酰胺生產有兩條途徑:一是化學合成法
;二是微生物催化法。而后者反映生物化工發展方向之一,與丙烯酸胺化
學合成法比較有其更大的優越性。微生物生產此類產品不論其品質或純度
都是高的,選擇性好,轉化率近100%;微生物酶法的生產可節省投資50%
,且降低生產成本;還由于微生物本身具有繁殖快、生產不受季節的限制
。如果細胞固定化技術或酶固定化技術或共固定化技術得以應用,那么更
有利于丙烯酰胺工業化持續生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