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填塞孔隙孔隙率變小-透氣測量比表面積
如果希望粉磨當中獲得較大的比表面積,由于過粉碎現象出現,致使
微細顆粒額外增多。這些顆粒填塞孔隙,使孔隙率變小。特別是當磨制火
山灰水泥等一類產品時,更會因易磨性好的火山灰物質填塞孔隙,導致測
出值急劇增大。因而測出值中存在著虛假的超越實際比表面積值的成分。
用透氣法測量比表面積時,反映不出顆粒中的裂紋和孔道壁面所構成
的內表面。然而這些裂紋表面和貫通的孑L道的表面仍能被水潤濕,表面上
的物質能在早期水化,產生強度。當粉磨細度提高時,這些內表面由于顆
粒的粉碎而變為可被測出的外表面。顯然,這部分比表面積的增大并沒有
為水泥強度的提高帶來效益。
由此可見,除非水泥的均勻性系數增大,否則在粉磨水泥時追求過大
的比表面積并不會給水泥強度的提高帶來好處。相反,反而會增加粉磨電
耗和金屬消耗,同時還會使水泥的需水量增大,這是因為水泥取得標準稠
度時的需水量是與水泥的比表面積成正比。
總之,在水泥的粉磨過程當中,追求過高的細度和過大的比表面積,
非但于事無補,得不到提高水泥質量和性能的效果,抑亦徒然增加電耗和
磨機金屬損耗。在實踐中人們發覺,水泥顆粒級配(粒度組成或顆粒尺寸分
布)對水泥和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對粉磨過程的控制,應該在
對細度和比表面積的控制之外,增加對顆粒級配的控制,視點應有所擴展
。應該將控制量與期望量區分開來。對于水泥圈流粉磨系統,施行系統工
程的目標是產品(水泥)的高質量和低消耗。在熟料的質量和混合材的添加
已定的條件下,產品的高質量只能靠合理的水泥顆粒級配來保證。同時,
選擇適當的顆粒級配,還可以避免“濫用”電力,有助于作為期望目標的
低電耗的實現。
對水泥石強度的形成貢獻最大的是3~32μm的水泥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