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復合材料層剪切-金屬結構材料金相顯微鏡
由于對基體計算復雜程度的增加,在沒有計算機輔助的情況下,進
行無差錯的數學運算根本不可能實施。有幸的是,現已研制出可完成這
些運算的軟件。而且,計算機輸出與輸入信息保持良好。但用戶主要工
作必須查閱手冊中的數據和計算機材料性能外儲存器,再驗證復合材料
所需常數和斷裂性能,并經小批量和大批量加工試驗即可完成。由于復
合材料沒有標準和可接受的“設計許可規范”,所以,許多大量使用復
合材料的組織機構用自己的試驗數據研制出“A”級和“B,,級許可規
范。由于樹脂,纖維和固化技術可變換編號,所以,在標準化的強度和
模量值出版發生之前,還有一段時間得按金屬結構材料的標準完成產品
設計。
復合材料結構設
合材料的層間設計
復合材料的設計過程包括層間結構的設計和部件的設計兩大部分,
而且還必須對制造工藝和耐環境暴露性加以考慮。為簡化其工藝過程,
現分幾步驟闡述如下:
(1)運用纖維復合材料層的正交各向異性特性。
1)為能傳遞內平面拉伸或壓縮載荷,應使纖維在載荷施加方向上取
向或排列;
2)為對付內平面剪切載荷,要使大多數纖維與施加剪切載荷方向呈
45°形式排列;
3)對于正常和剪切內平面的復合載荷,應采用多向或中間層角度來
對付復合載荷作用。
(2)纖維層分散取向法。會使基體大裂縫形成的機率加大。這樣會
產生更低的層壓結構許可規范,這或許是因為在分散取向的層壓結構中
產生的大裂縫與小裂縫相比,會對纖維的損傷更嚴重,更容易形成分層
現象。
1)如果設計要所有的纖維層均為0。取向層,那么,在層壓結構中
應設置一些90。的纖維層(或許為錯角層),以提供雙軸強度和穩定性,
適應于未料到的載荷作用。這樣可改進結構的可操作特性,也可用于防
止基體中大裂縫的形成。
2)在受載荷作用集中的地方,可采用織物或纖維氈,進行局部增強
(這一技術可用于局部增強壓力罐圓;頂蓋)。
3)采用纖維織物,可防止或限制其表面受損或處理過程中損壞現象
。
4)在層壓結構中應確保纖維取向,
(3)為防止層壓結構的性能與相鄰結構的性能不匹配,應選用合適
的預浸料,或者在其中設置剪切/分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