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養基樣品分析多功能圖像光學顯微鏡
對于大多數細菌或真菌的感染,進行標本培養是常規的方法,然而
培養幾乎不用于蠕蟲和原蟲的鑒定。許多病原微生物的培養是容易
做到的,比如將咽拭子涂布接種在血平板上,以發現A群B溶血性鏈
球菌。然而,有些細菌生長得非常慢(如結核分枝桿菌)或非常難以
培養(如漢塞巴通體)。對培養分離得到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菌落
大小、形狀、顏色,革蘭染色,血平板上的溶血性以及氣味、代謝
特點等各方面進行鑒別。同時,純培養還可以提供標本進行抗生素
敏感試驗(見第九章)。成功的培養取決于恰當的標本采集、運輸方
法,以及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因為有些細菌需要特殊的營養基質。
有時也采用選擇性培養基來抑制無關細菌的生長。
1.收集標本許多病原微生物是脆弱的,需要盡快地送到實驗
室。例如,淋病奈瑟菌、肺炎鏈球菌對熱和干燥非常敏感,必須立
即培養。若沒有這樣的條件,運送中必須設法保持病原的活性。若
懷疑是厭氧菌感染,標本必須遠離氧氣的損害。
2.生長條件臨床上所有的重要細菌都是異養菌(即生長時需要
有機碳源)。異養菌對有機分子有著復雜的或簡單的需求(注意:能
分解CO2,生長時不需要有機物的微生物,稱為自養菌)。大多數細
菌需要不同種類的生長因子,但它們自己無法合成(如維生素)。需
要大量生長因子或特殊的營養物質的微生物,就是指嚴格營養要求
的微生物。
3.對氧的需求根據細菌生長時對氧氣的需求與否,可以將其
分為四類。需氧菌(如結核分枝桿菌)需要分子氧作為受氫體以完成
需氧呼吸。專性需氧菌僅在有氧環境下生長。兼性厭氧菌(如大腸
埃希菌)有氧或無氧都能生長;“真正的”兼性厭氧菌傾向用分子
氧作為受氫體;然而,微需氧菌(如空腸彎曲菌)需要低氧壓,低于
大氣中的氧壓。厭氧菌(如肉毒梭菌)在完全無氧環境中生長,通過
發酵獲得能量。專性厭氧菌只能在完全無氧中生長,
少量的氧氣都能殺死它們。
4.培養基依據臨床標本的不同,可以有兩種方法來分離病原
微生物。第一種方法是應用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促進可能存在的細菌
生長。第二種方法是利用選擇性培養基,從含有大量細菌的標本中
(如糞便、痰液、生殖道分泌物等)分離得到所需要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