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油藏結構瀝青質代謝產物鑒定顯微鏡
油藏結構
油藏通常寬達幾千米至數十千米,原油飽和層厚度可達幾米至
數百米。
地下儲層中原油的生物降解委內瑞拉發現的較大的瀝青砂油藏
有數百千米寬,數十米厚
油藏充注歷史和原油混合
石油形成的限速步驟是油藏的充注過程。對于大部分沉積盆地而
言,溫度為100-150℃時,生油巖產生原油及溶解氣;
石油混合是石油系統的重要特征,無論是在被生物降解的油藏
,還是在有多種混合成分的油藏中都存在著石油混合現象
生物降解的原因
生油巖排放出原油,在隨后的運移過程中,原油發生一系列變
化,從而改變了原油組分
油藏溫度是控制生物降解程度的主要因素。油藏溫度必須低于
80℃,相應的油藏埋深淺于2000~ 2500m。來自于淺層低溫油藏的
原油與深層高溫油藏的原油相比較,前者更易被生物降解。在80℃
的油藏中,幾乎未發現PM降解程度達到5級的原油,而在500℃時,
該值接近0.7。
充注時間長的油藏與充注時間短的油藏相比,即使油藏溫度相同
,前者發生生物降解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油藏溫度和原油停留時
間是原油生物降解的主要影響因素。石油生物降解可以通過原油組
分、碳同位素和特定的代謝產物進行鑒定。
生物降解對原油組
分的影響大量研究顯示生物降解對原油物理性質及總組分都有影響
。經過生物降解作用,原油黏第二部分微生物活動的不利影響度增
加,膠質、瀝青質、硫和金屬離子。通常被降解的原油,因膠質、
瀝青質和硫含量較高,開采難度較大。
高酸值原油比低酸值原油更容易引起腐蝕,更加難以煉制。因
為酸值與碳酸濃度相關,因此原油酸值水平隨著生物降解程度的增
加而增加
甲烷氧化的機制還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油藏中同時存在
著甲烷產生和厭氧消耗過程。油藏中缺乏高濃度的硫酸鹽時,原油
生物降解往往會產生大量甲烷,但油藏中很少發生碳酸鹽礦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