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和密集細菌沉積化石樣品研究顯微鏡
研究原核生物的特殊方法
絕大多數針對真核生物的分類系統都是根據生物的形態學(結
構特征)、遺傳特征以及從化石資料中獲得的進化關系。但對于原
核生物來講,形態學和化石所能提供的信息寥寥無幾。一方面,原
核生物幾乎沒有留下的化石記錄。如前所述,層疊石——原核生物
形成的化石墊,主要是在距今百萬年以前的環境地點發現,在那里
由密集細菌沉積而成。我們對古生菌起源的認識主要來自層疊石。
遺憾的是,大多數細菌并不會形成這種石墊,所以大多數原核生物
祖先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已經發現某些巖石中含有藍細菌單個細胞的化石,但它們并沒
有提供更多關于這些生物的信息。此外,原核生物很少有結構上特
征,即使有,這些特征也會因環境改變而迅速改變。大型生物大都
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進行繁殖,然而原核生物的繁殖卻非常迅速。
假定每代會產生相同數量的突變,那么在一定時間內,繁殖快的生
物可以積累的突變數量更大。因為突變速度很快,要想找出化石時
代的原核生物與現代原核生物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形態學和進化對于原核生物分類的幫助并不大,所以,人
們轉而利用新陳代謝、遺傳關系和其他特征。醫學工作者常在實驗
室里利用這些特性來鑒定病原原核生物,但是這些鑒定并不足以反
映這些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