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結構材料分析金相顯微鏡
自激勵材料
自激勵材料是一種對于某些激勵(如電場或磁場)能做出應變或應力
響應的結構材料。在電場作用下,該現象與壓電效應或電致伸縮有關;
在磁場作用下,該現象與磁致伸縮有關。感應可以了解結構的健康狀況
,而激勵是結構回應所感應到的。因此,自感應和自激勵的同時存在使
一個結構材料變得真正智能。
自愈合材料
自愈合材料是指能夠自動修復或愈合感應到的破壞的結構材料。這
種能力增加了結構的安全性,對于結構安全非常重要。已報道了一種水
泥基自愈合材料,它是在選定位置預埋一種內含黏結劑的細管。結構材
料發生破壞,這種細管就斷裂并釋放出黏結劑,黏結劑充滿裂縫,因而
產生了自愈合。這種技術的缺點在于細管的預置可能降低結構的性能,
而且在破壞發生的第一時間細管不能及時釋放黏結劑。一旦細管破裂,
黏結劑發生固化,細管就不再具有自愈合功能。細管需要用微膠囊包裹
單體。打破膠囊,單體泄漏并與結構材料中的催化劑發生反應生成聚合
物,從而填充裂縫。這種自愈合材料的局限在于聚合物,而不是水泥基
材料,因為水泥基材料的孔隙成為了聚合物材料填充的空間。而且,微
膠囊方法中的催化劑成本很高,在常溫下能夠促使發生聚合作用(不加
熱),而且單體也具有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