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特征以及成巖類型礦物分析圖像顯微鏡
分析使孔隙度降低的成巖作用的很多方法與分析使孔隙度增加
的成巖作用的方法相同。也就是,工作鏈條中的第一條是判斷孔隙
是純成巖作用的還是成巖作用和沉積作用或者裂縫孔隙的混合。成
巖作用和沉積作用混合的孔隙度類型可以通過成巖類型(膠結作用
、壓實作用、交代作用或者重結晶作用)和沉積相的對應關系來判
斷。判斷成巖作用導致的孔隙損失可能相對容易。不容易的是判斷
哪種或者哪幾種成巖作用對孔隙的減小程度較大以及埋藏過程中這
種或者這些成巖事件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在沉積特征占主導的混合
孔隙類型中,巖石學特征更多地反映沉積特征而不是成巖改造作用
,因此它對追蹤哪些地方因為膠結作用、壓實作用、重結晶作用或
者交代作用而導致沉積孔隙度減少時就不顯得那么重要了。另一方
面,在研究成巖特征為主的混合孔隙類型時,重要的是分析成巖作
用的類型、成巖環境以及改變原生沉積孔隙幾何學特征的每一期成
巖事件的序列。
當成巖作用特征占主導地位時,孔隙不按照沉積相邊界分布。
相反,7L隙可能與地層旋回中特定的相有關或者與古潛水面的形狀
有關或者與不整合面有關或者與古地貌有關。Ruppel (1992)描述
了西得克薩斯二疊系Leonaridian統的一個劃分過的儲層,地層旋
回(主要是向上變淺的旋回)和古地貌在形成孔隙較終的幾何學特
征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顆粒相趨向于與向上變淺的旋回的上部和
古地貌的高點相關。古地貌高點也和溶蝕成巖作用相關,溶蝕作用
增加了顆粒支撐巖石的粒間孑」隙。低孔隙度趨向于與潮坪相相關
,該相帶發育連通性差的窗格孔、孔隙充填的硬石膏以及細粒的硅
質碎屑。使孔隙度減小的成巖作用可能與古地貌和古水文邊界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