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蝕孔洞成巖基質孔隙度分析計量圖像顯微鏡廠家
連通的溶蝕孔洞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樣,油藏的主要排驅系統是溶蝕孔洞和基質
孔隙。不幸的是,只有有限的巖心數據可以用于對這個假設的細節
進行分析。因為溶蝕孔洞的網絡與連通裂縫的表現很相似,所以,
將溶蝕孔洞作為單獨的裂縫組進行建模。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提醒
大家,從成因上講,它們不是裂縫,只是動態行為表現的像裂縫罷
了。
這個模型的其中一個假設是孔洞的連通性增加與總的孔隙度成
比例。因為還沒有嚴格的測量溶蝕孔洞的方法,因此需要依靠總孔
隙度的經驗關系式來建立密度的屬性(它用來分配裂縫模型中的裂
縫面)。需要采用動態數據校正這個關系式,使得計算結果與產量
剖面測試及生產測試結果一致。
因為溶蝕孔洞的連通性與成巖過程有關,所以無法評價“裂縫
面”的形狀。因此,對這組裂縫面的隨機的延伸值取值為2。因為
無法預測這些裂縫網絡的延伸范圍和形狀,所以使用隨機值對方位
角和傾角的截面方向進行預測。同樣,在建模時使用非常低的集中
值滿足算法的較大自由。
由于存在嚴重的非均質性,除小孔洞會出現流動堵塞情況外,
還有大孔徑的空隙。所以,連通的溶蝕孔洞裂縫組的孔徑值分布采
用2這個平均值和標準差為0. 25的正常分布模式進行統計。雖然滲
透率和開度之間的關系沒有真實的裂縫那么清晰,但其滲透率賦值
是基于裂縫開度進行計算的。
考慮到次生孔隙作為主體空隙的本質特點,可以預計溶蝕孔洞
的連通參數Sigma值比較小。同時,我們使用的是雙孔雙滲( DPDK)
模型。因為這里基質巖塊并不是被裂縫分隔開的,很明顯基質在很
長的一段距離內是互相連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