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表面晶粒金相鐵素體分析圖像顯微鏡廠家
鋼筋軋后采用兩段穿水冷卻時,由溫度場模擬結果可以看出,
鋼筋表面溫度較低可以下降到665℃左右。此時鋼筋表面溫度遠沒
有達到馬氏體轉變溫度,在隨后的空冷過程中,鋼筋表面溫度在心
部熱量向外傳導過程中回升至A以附近,即鋼材表面快冷和溫度回
升過程均在過冷奧氏體轉變曲線的孕育期區域內完成,整個過程基
本不產生相變。
因此,該工藝得到的表面組織與常規空冷所得到的組織一樣,
均為鐵素體+珠光體。鋼筋經過上述冷卻和回溫過程,表面和心部
都會產生較大的過冷度,這會促進隨后空冷過程中鐵素體晶粒細化
。另外,鋼筋表面迅速冷卻還會抑制再結晶奧氏體晶粒長大,并使
未發生再結晶的奧氏體晶粒中的高密度位錯在快速冷卻過程中被凍
結,使之成為新相的形核點,從而達到細化晶粒的目的。因此,新
工藝軋后控制冷卻的關鍵是控制鋼筋軋后冷卻強度和時問,使鋼筋
表面晶粒既能得到適度的細化又不至于產生回火組織。
如果鋼筋軋后采用三段水冷卻,由模擬結果可知,鋼筋表面較
低溫度為357℃,已經低于馬氏體轉變開始溫度,鋼筋表面生成了
馬氏體組織。在隨后的空冷過程中,鋼筋表面回溫使得鋼筋表面生
成的馬氏體組織轉變為回火索氏體,并較終在鋼筋表面形成環狀回
火組織,這種斷面組織分布會產生明顯的分層現象,對鋼筋的彎曲
和焊接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