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鹽和有機黏土類聚合物樣品分析顯微鏡
用黏土類物質處理是含油廢液較古老的處理方法之一。膨潤
土是該處理方法中應用較廣泛的黏土。膨潤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嶺石
,它還含有微量的頁巖、石英和鉀。膨潤土與季銨鹽或者其他特定
的聚合物混合使用,是用來處理金屬加工液較普遍的方法。膨潤土
處理的優勢在于處理基本乳化液的工藝簡單:通過一步法加入其混
合物并快速與乳液混合,能夠產生一種具有吸附性和沉降性的絮狀
物,在絮體的上方是澄清的水;另外,廢水中的油性物質能緊緊吸
附在膨潤土混合物上,在帶式壓濾機作用下脫水。膨潤土也可以去
除一部分能溶解的金屬。膨潤土處理的缺點在于:油性物質一旦附
在了黏土混合物上,用常規的回收方法不能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土
埋的方法處理黏土混合物。由于這個原因,膨潤土方法在處理廢液
時只能被有限地采納。而當含油廢液用常規的化學、蒸餾或者膜處
理方法處理時,油泥可以被進一步處理,并加工成可以銷售的油。
b.無機鹽和有機聚合物化學處理法 在有些工業中,包括那
些金屬加工廠,在化學處理后進一步采用重力浮選處理方法。為了
能用化學方法分離或者“打破”穩定的油一水乳液體系,必須破壞
油和水混合液表面電荷的穩定性,使乳化的油滴能夠結合,這樣小
韻油滴就能結合成大油滴。如果油滴足夠大的話,就能懸浮在液體
的表面。由于油和水的介電性和化學誘導特征,使得乳化油滴表面
帶負電,這就需要一個陽離子破乳劑(稱作“絮凝劑”)。絮凝劑可
以是無機物(例如無機酸或者多價金屬鹽)或者有機物(比如陽離子
聚合體)。理想情況下會形成明顯不同的兩層:游離油的上層清液
和下層透明的水。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由于油包圍了絮凝劑
表面而產生懸浮的固體,在油層和水層之間形成了第三個層(稱作
浮渣或者“碎屑”)。
當進行乳液分離時,化學物質的典型添加順序是:
加酸以降低廢液的pH值;
加絮凝劑破乳;
加堿以提高pH值。
這種方法通常被稱為酸性明礬法。有時候,當加完堿后,還會
加入一些陰離子聚合電解質絮凝劑,這樣能更好使膠狀固體凝聚。
加入的酸(比如硫酸)將表面活性劑中的羧酸根離子轉換成羧酸,使
油滴能夠聚集。較常采用使油滴凝聚的絮凝劑有硫酸鋁、氯化鈣、
氯化鐵或者硫酸鐵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