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涂層制備工藝形成多孔結構分析圖像顯微鏡
多孔鈦涂層
具有表面多孔涂層的內植物屬于生物學固定型(非骨水泥)內植
物。在人工關節中,利用髖關節柄或髖臼外杯材料表面的多孔結
構所具有的骨傳導性能,借助骨組織長人孔隙內部形成與假體周圍
骨的牢固結合,實現其生物學固定的目的。生物學固定方式可在一
定程度上避免骨水泥固定帶來的弊端,是當前骨科臨床醫生較為推
崇的人工關節假體。生物固定型關節假體多數采用燒結或多孔噴涂
的方法,將鈦合金微粒燒結或噴涂在關節柄或髖臼外杯的表面,形
成多孔結構,并主要分布在假體柄近端1/2部位,以減少骨組織
牢固結合后下段關節柄的應力遮擋效應。通過對骨組織長入速度、
深度、充盈度及界面剪切強度等結合性能的綜合評價,微孔的孔徑
在100~400μm較佳,小于50μm的孔徑會限制血管的形成,不利于
骨組織的生長,而大于400μm的孔徑則使骨組織的生長變得緩慢而
無規律,并容易形成纖維化?紫堵蕜t隨涂層制備工藝和條件的不
同而有較大差別,一般孔隙率高,有利于形成高強度結合的多孔涂
層。
噴涂法是利用等離子噴涂技術等,將鈦微球粉噴涂在關節柄的
部分表面,使其表面具有微孔結構特征,。微孔層的結合強度、孔
隙率以及孔隙的大小取決于噴涂條件,由于等離子噴涂技術可避免
金屬離子溶解性的增加、深層電化學腐蝕以及高溫引起的基體疲勞
強度降低等問題,而被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