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機械加工軋制溫度的改變不均勻顯微金相顯微鏡
大多數模型對屈服強度和極限抗拉強度給出了一個合理的預測
。沖擊轉變溫度不是非常可信,也許是因為沖擊斷裂要對組織的不
均勻敏感的多。實際上,盡管在發生部分再結晶上投人了很多努力
,較終的性能還是產生在微觀組織的基礎上的。也許一個更嚴格的
模型會更好的預測沖擊性能和斷裂性能,這個模型考慮了部分再結
晶并且考慮了產生的相應的不均勻顯微組織和性能。
如前面所提到的,盡管一般都認同模擬和實際數值相符,但是
仍然有些差距。提高認同的一個主要方法是針對被加工的鋼建立方
程。例如,所有與熱軋過程中出現的微觀組織變化相關的方程都是
在研究相當少的鋼的化學成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樣,這些方
程中的常數隨著鋼種的不同而不同℃-M模型的一個用戶友好特征就
是改變方程的某些常量不需要改變代碼。所以這個模型適合特定等
級的鋼。
另外一個用來發展這個模型的方法就是利用統計學分析了所有
參數(計算和測量的參數)對不同的性能的影響。正如所期望的,擬
合的精度大大提高,但是這種方法只限于某個鋼種或某個產品。
熱機械加工模型較有用的應用是在估算沖擊過程的變化。這樣
一個研究的一個自然的進展就是規程設計。換句話說,就是如果這
個過程中的任何改變對性能影響非常不利的話,我們如何改變軋制
規程來補償這個問題?不幸的是,這些模型的建立對于軋制規程的
設計是沒有幫助的。理想情況是,例如,輸入的是期望的力學性能
和化學組成,輸出就是軋制規程工藝。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對于
現存的模型,推理的過程是相反的。而且,因為軋制工藝表的改變
將導致軋制溫度的改變,伴隨著模型也會出現一連串的問題。
然而,盡管有局限性,預報熱軋性能的數學模型結合了相當可
觀的信息。開啟這些信息的關鍵在于對模型的應用能力的想象。同
時,許多工作正在用來發展這些模型,但有效利用這些模型的戰略
工作幾乎沒有進行。一旦這個戰略工作被實行,那么熱加工微觀組
織模型將獲得很大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