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粒磨損過程顆粒尺寸顆粒尺寸直徑計量顯微鏡
制造過程中一個常見三體磨損的例子是滾磨處理,即將零件與一些
磨粒放人一個圓筒中,然后一起翻轉。零件在滾筒中彈性滾動而被磨粒
反復摩擦。零件的毛刺和銳變被去除,外表面被拋光。另一個例子是表
面拋光處理,將非常細的硬質顆粒引入到相對較軟,且適應性好的材料
(例如布料)表面,對其進行拋光。該加工過程通常速度高,且含有水分
。
顆粒尺寸顆粒尺寸對磨粒磨損過程效率有一定的影響。任何一種情
況下,都有對應的顆粒臨界尺寸值。高于臨界尺寸時,磨損將持續加劇
。低于臨界尺寸時,磨損率減少。有人認為,當從工件上脫落的顆粒和
磨粒尺寸一樣大小時,或者大于磨粒尺寸的時候,磨損率將下降。在這
種情況下,脫落顆粒會阻止磨粒嵌入工件中。磨粒磨損材料
對磨粒的兩個要求分別是:硬度和銳度。磨粒硬度必須高于被加工
材料。超過工件硬度150%時不會增加磨損率,但能延長磨粒的有效“
銳度壽命”,磨粒自身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喪失其磨削能力。銳度是將
脆性材料碎裂加工制成銳邊磨粒而實現的。較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材料是
陶瓷和硬質非金屬材料。表7—3給出了一些常見的磨粒材料及它們的硬
度。氧化鋁(剛石)和碳化硅(金剛砂)因其相對高硬度和低價格而被廣泛
使用。碳化硼和金剛石用于要求較硬材料的應用中,但是兩者都比較昂
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