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玻片樣品觀察-大視野目鏡可使目鏡視野大為加寬
觀察與攝影
樣品制成后,較后一個環節便是觀察。觀察離不開光學顯微鏡(opt
ical microscope,lightmicroscope)和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
ope)兩大類顯微鏡。它們都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重點說說光學顯微鏡。從批量生產商品顯微鏡到如今,光鏡技術大
致經過了四個階段的革新:
第一階段使用的顯微鏡,特點是采用外光源和單目鏡。在我國,這
種顯微鏡直到改革開放之初仍在不少實驗室中使用,現在的年長者大概
記憶猶新。外光源,就是利用反光鏡由窗外獲取自然光,反射到聚光器
,再通過標本、物鏡、目鏡到達人眼。由于目鏡只有一個,所以這種顯
微鏡稱作單目鏡或單筒鏡,觀察者只能用一眼觀察圖像。目鏡的視野很
窄,觀察較為吃力。
第二階段的革新特點可以總結為“外改內、單改雙、窄改寬”,即
:采用內光源人工照明,以獲得不依賴外界光照的、恒定可調的照明光
度;光線穿過標本后,由棱鏡折射到兩個鏡筒,進人兩個目鏡,使研究
者可以雙目觀察,因此稱為雙目鏡或雙筒鏡;目鏡視野大為加寬,成為
寬視野顯微鏡。以上三大革新,加上其他部件如物鏡、聚光器等的革新
,大大增強了獲取圖像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觀察者的視覺疲勞。
第三階段是為了適應各種特殊研究目的,發明了各種有專門用途的
光鏡,從而使顯微鏡“大觀園”呈現出群星燦爛、異彩紛呈的局面:倒
置顯微鏡(inverted microscope):一般的顯微鏡都是順置型,即光線
通路自下而上為:光源一標本一物鏡一目鏡。由于標本與物鏡距離較近
(尤其在使用高倍物鏡時),所以只適用于很薄的載玻片與蓋玻片。倒置
顯微鏡的設計則是將光源置于標本的上方,物鏡置于標本的下方,這樣
,加大了標本上方的空間距離,使之適于放置組織培養中的培養器皿。
此外,順置鏡的成像特點是,標本的上下左右移動方向,與觀察者眼中
的方向相反,標本向左移,視覺中卻是向右移,反之亦然;而倒置鏡則
加以矯正,使標本的左右方向和人眼中的一致,所以,在倒置鏡下可以
方便地進行顯微操作。這兩大優點,使之成為實驗胚胎學研究必不可少
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