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計數顯微鏡觀察細胞數量-生物圖像顯微鏡
長期以來,革蘭氏染色法一直是用于微生物觀察制樣的較常用方法
。將少量的樣品(約10μL)涂抹在顯微鏡載薄片中直徑約1.5cm圓形區
域上。然后通過文火加熱來熱固定或通空氣來干燥載薄片上的液滴。通
過一系列的著色和清洗步驟,該涂片用碘制劑染色、脫色,然后用一種
非特異番紅精再次染色。因為碘與碳水化合物反應變成紫色,通過顯微
鏡觀察,革蘭氏陽性細胞呈現紫羅蘭至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胞因為被其
LPS外包膜覆蓋,不會保留碘的染色效果。相反,它們保留了由非特異
染色(番紅精)賦予的粉紅色。
隨著對分枝桿菌和HP可能存在關系的擔憂的不斷增加,已經使得金
屬加工液系統利益相關者關心抗酸性染色。分枝桿菌和放線菌細胞包膜
有典型的高脂肪含量。因此,當它們被酚品紅液染料染色后,通過光學
顯微鏡觀察它們呈現紅色
直接定量計數法利用專門的計數池,將液體樣品壓縮成薄膜,覆蓋
在一個校準的柵格里。另外,細胞也可以濃縮到一個過濾膜上。細胞或
者被事先染色(和對AFB的計數的操作相同),或用相襯光學顯現。分析
人員數每個顯微鏡區域的細胞數量(通過顯微鏡觀察的圓形可見區域),
計算每個區域的平均細胞數,然后根據預先確定的區域尺寸,計算每毫
升樣品中的細胞量。
直接計數法的優勢在于無需因方便觀察而進行的微生物增殖。然而
,多數直接計數法不能區分取樣時活細胞和死細胞。假設樣品體積和顯
微鏡可視表面積很小,直接計數檢測檢出限度大約是2×10的6次方細胞
/mL的樣品。直接計數工作量大,并且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