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光學顯微鏡骨髓制作出的標本辨認血液細胞形態
應用光學顯微鏡,由賴特(Wright)等染色液染色后的末梢血、骨髓
、各種臟器、腫瘤等制作出的標本辨認血液細胞形態,仍是血液學
家、臨床血液科醫師、腫瘤科醫師以及血液細胞學科研工作者較基
本和較重要的工具之一。雖然目前有若干新技術和新方法,但至今
仍不能取代“血液細胞形態學”的應用,特別是臨床上的診斷、治
療方案的制定、治療過程中的監測、預后的判斷等,都要以此為依
據來進行處理。而且,機體內大部有形成分,也有賴于血液細胞的
制造和代謝功能。另外,有關血液細胞的來源(發生學)、分化、歸
宿、分布、功能、相互制約、維持平衡、互相關系和影響等的網絡
,都還知之甚少。以單核細胞的來源為例,即有數種學說:有人認
為單核細胞是一個獨立的系統細胞,有其干細胞和原始、幼稚、成
熟細胞完整的發育系統;而有人則認為單核細胞的干細胞和粒細胞
系統的干細胞為同一干細胞,因為二者的形態非常近似,有時病態
時的病理細胞呈現雙重形態等。近來更有人提出“巨噬.單核細胞
系統”,其原因是該系細胞具有吞噬能力,或者單核細胞的功能僅
此而已等怪論。單核細胞確實具有吞噬能力和作用,但其他細胞亦
都具有這種功能,特別是顆粒網狀細胞、庫普弗(Kupffer)細胞、
中性粒細胞等,它們的吞噬能力至少不比單核細胞差(如動物實驗
和病人骨髓標本上所見圖像),甚至更強。其他細胞,如粒細胞、
漿細胞、有核紅細胞等都具有這種作用,但不能在這些細胞前冠以
“吞噬.X X細胞”。眾所周知,當細胞(任何類型)已含吞噬物質
時,細胞即發生了質的變異,已不再有原來細胞的功能,只能驅動
繼續吞噬,直至脹破或擠壓破裂成碎片,再由其他細胞吞噬之。由
此可見,它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系統,只能為一簇細胞。至于“巨”
和“小”之分,巨(大)是由小逐漸聚集而變大的,沒有小也就沒有
大,但不能將開始吞噬的細胞命名為“初期小吞噬細胞”,將繼續
吞噬而變大的細胞命名為“后期巨(大)噬細胞”。除上所述,具體
地講它的重要性還在于下述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