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檢術和電子顯微鏡檢術固定和染色的細胞
雖然在各種各樣類型細胞中有絲分裂器和它晦作用已有詳細的描述
,但目前對其分子水平情況的了解仍是零碎的。即使如此,我們將
企圖從其有關的分子構成方面對細胞分裂進行分析,因為只有這樣
,細胞功能才能真正地被了解。假若我們能夠了解微管怎樣使染色
體排列和移動,肌動蛋白絲怎樣使細胞質分裂成為兩半,我們也將
較好地了解同樣的結構在其他細胞過程中的功能。
在討論關于細胞分裂的機制之前,有必要概述一下在高等動物
的一個典型細胞中所發生的有絲分裂和胞質分裂的各個階段。細胞
分裂傳統地分為六個時期
細胞分裂的前五個時期為有絲分裂,而第六個為胞質分裂。在
體內,這六個時期形成連續的動態序列,它的復雜性和完善程度是
很難從文字描述或一組靜態的圖畫中體會到的。細胞分裂的描述是
基于兩個來源的觀察:活細胞的光學顯微鏡檢術(通常與顯微縮時
攝影結合)和以光學顯微鏡檢術和電子顯微鏡檢術固定和染色的細
胞。
細胞分裂的描述是高度圖解式的。動物界和植物界都存在著細
胞分裂各個時期的千差萬別。當我們細致地考查細胞分裂機制時,
我們將陳述某些這樣的差異,因為這能幫助我們了解哺乳動物有絲
分裂器的不同部分。
在某些細胞,如海膽細胞,染色質和核膜的行為并不受秋水仙素處
理的影響:在沒有有絲分裂紡錘體存在的情況下,染色質的濃縮與
隨后的松解,兩個染色單體在著絲點處突然分離,以及核膜的分解
與重新形成,均正常地發生o(相反,哺乳動物細胞中,在秋水仙素
處理期間,只有有絲分裂早期的事件發生,每條染色體仍然保持為
一對濃縮的姊妹染色單體。)
如前述,細胞融合實驗也提示作為中期前導的染色質和核膜的
變化是受與有絲分裂紡錘體無關的可溶性因子控制的;因為一中期
細胞同分裂間期細胞融合將引起染色體的濃縮和間期核的核膜分解
,而沒有新紡錘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