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顯微鏡術及其在生物標本成像方面的應用
顯微鏡術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包括光學顯微鏡術在不同用途下的使用原
理,如相差、差分干涉相差(DIC)及熒光顯微鏡術,不同用途顯微
鏡的校正與調整,標本的制備與標記,以及精確成像的方法。
隨著攝像機、數碼相機及電子成像技術的發展,使用顯微鏡觀
察微細結構的技術也在不斷改進,而成像質量及精確度主要取決于
顯微鏡的校正與調整。
科研型顯微鏡的亮視場、相差及表面熒光顯微鏡術的校正方法
。
為何校正與調整顯微鏡對于獲得較佳成像質量及精確的數值測量
至關重要。也講述了Kohler照明學的原理,為探討影像形成及用于
亮視場與相差成像的顯微鏡校正打下基礎。相機的連接方法、影像
形成的校準方法、顯微鏡的維護與清潔方法,以及顯微鏡性能的評
估方法。
熒光顯微鏡術及其在生物標本成像方面的應用。熒光顯微鏡術
很早就已用于觀察細胞結構,其原理在于熒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
的光,然后發出更長波長的光。如何選擇波長選擇裝置及物鏡、如
何使熒光標本成像及如何獲得較佳亮度與較佳分辨率。近年來,由
于通過經濟型相機與熒光顯微鏡獲得數字化圖像的收集、存儲及分
析軟件的出現,數字化分析技術已成為圖像檔案管理的較佳選擇,
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成像技術,該內容在本單元“數字化暗室”中有
所闡述,并談到與傳統成像技術相比,數字化成像技術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