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表面、細胞表面層、細胞形態等的結構研究電子顯微鏡
植物生理學的方法
實驗是認識生理過程和現象的主要方法,因此植物生理學是實驗性
的科學。
為了研究植物生理功能的物理化學性質和過程,廣泛地應用這些方
法:實驗分析、營養液培養和砂基栽培、示蹤原子、電子顯微鏡、電泳
、色層分析、紫外光譜、熒光顯微鏡、分光光度計等。
除此外,還應用人工氣候室和人工氣候箱,在人工氣候室栽培植物
,并在一定的空氣成分、所需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下進行試驗;
植物生理學家應用這些方法,在分子、亞細胞、細胞、有機體整體
水平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
.現在,在生物學研究方面,廣泛地應用具有0.15一0.15微毫米
分辯能力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在電子顯微鏡下借助于通過材料的電子光
束來進行觀察材料。同光學顯微鏡相比較,。電子顯微鏡大大的提高劣
辯能力,這取決于較短的電子波長(比紫外光波長短五個數量級)。
此外,掃描電子顯微鏡也應用到生物學的研究。根據電腦成像原
理,創造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圖像。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分辯能力為20—40
微毫米,用于研究花粉表面、細胞表面層、細胞形態等的結構。
電子顯微鏡應用到生物學的研究,對于生物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對
于植物生理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 。
植物細胞器(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膜的結構)超微結構的研究
,使能夠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的本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決
定地球本身生命的可能性。
細胞膜結構的研究,揭示的細胞質膜的結構,有助于闡明細胞物質
和能量代謝過程,促進植物細胞器結構與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