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下環狀寡聚體結構類似于天然內質網膜
以碘離子為疏水性碰撞熒光猝滅劑,證實新生肽在轉運過程中經過
一個穿過膜的水孔。碘離子位于內質網膜腔一側,而不是胞質一側,因
此可以碰撞到并猝滅位于膜胞質一側核糖體內的熒光染料。這個結果表
明,存在一條水質通道使腔內的碘離子可以完全通過內質網膜并擴散進
入核糖體。碰撞猝滅實驗還證明,核糖體中的水質新生肽鏈通道和內質
網膜中的水質孔在核糖體結合到膜上的都被封閉與胞質隔絕。熒光實驗
結果綜合表明,新生肽鏈在轉運過程中處于一種水質環境中,這種水質
空間只與新生分泌蛋白的目的地內質網腔連通。較近,利用電子顯微鏡
對純化的膜蛋白進行觀察,已發現一個水質轉運孔的圖像。一些在光交
聯研究中參與轉運的蛋白質被純化,發現它們形成了一種環狀的寡聚體
,結構類似于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天然內質網膜。隨后用冰凍蝕刻
顯微技術得到的復合體與核糖體結合的照片證明,新生肽經過的水質孔
與核糖體通道對齊。由未進行翻譯時的核糖體和純化的Sec61形成異源
二聚復合體,利用冰凍蝕刻電子顯微照片構建出此異源二聚復合體的三
維結構。
與熒光實驗得到的數據一致,核糖體與轉運孔結合形成一個獨立封
閉的管道,這個管道從核糖體中蛋白質合成的位置到達分泌蛋白的目的
地——內質網腔。
因此,在共翻譯轉運過程中,核糖體結合到內質網膜上的特定位點
,它們是水孔穿越膜雙分子層的地方。在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新生多
肽鏈通過這些孔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到內質網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