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密度,懸浮介質的密度粒徑組成量測顯微鏡
密 度
任何懸液都有三種密度術語,即顆粒的密度,懸浮介質的密度
和懸液本身的密度。
周體顆粒的密度及懸浮介質的密度可用常規的方法測定,如用
比重瓶法,但須注意消除可能引起誤差的原因。有兩種主要的試驗
誤差來源。第一,如顆粒細,則易吸附空氣泡,除非將其消除,否
則將引起嚴重的誤差。有很多驅逐氣泡的方法,如攪動或在混合物
中摻加少量浸濕劑。第二,如果被輸送的固體材料經受某種形式的
粉碎,則應按所輸送材料的實際的粒徑組成量測。這是因為有些材
料的密度隨粒徑而變化。這對管路的設計應是重要的,即設計中不
能采用未經粉碎的材料的平均密度。
懸液密度可用常規方法直接測定。然而,對于固體顆粒沉降快
的漿體要小心,要確保過多的懸液從比重瓶擠出時漿體仍應是均勻
的,如果漿體發生沉淀,所擠出的懸液主要是懸浮介質,此時測出
的密度將比真實漿體的密度大。
實際上,根據測定固體顆粒和液體的密度來確定給定濃度的漿
體的密度,或反過來用懸液密度作為濃度的度量也許更好些。
粘 度
流體中加入固體顆粒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對系統粘度的影響。顆
粒的存在增加了懸液的粘度,使其大于流體本身的粘度,而且在很
多情況下使懸液具有非牛頓體的特性。
懸液粘度范疇是一個有相當多的爭論的中心。當你考查懸液的
較復雜的性質時,對這點就可以理解了。的確,懸液粘度的概念本
身就是個十分困難的問題。顯然,當直觀地把很濃的漿體和運載流
體比較時,就像把重油和清水比較一樣,這或許不是困難的。但在
大顆粒的極稀懸液的情況下,事情就不那樣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