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的提取工藝金屬礦夾雜物檢測顯微鏡
金屬的提取
不斷提取金屬以支持現代化生產技術,這對工業、經濟、環境
及社會都是極為重要的,F在,在礦石開采及金屬提取中必須對環
境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這已經為人們所接受。有必要進一步研制
出能允許更有效地應用低品位礦石的,以及研制出能處理常規提取
技術難于處理的礦石新工藝。
礦石通常含有硫化物(或是含有黃鐵礦夾雜物),而按常規是在
金屬提取以前用焙燒方法作為預處理手段。雖然在歷史上,在銅的
提取中第一次應用了細菌催化氧化的工藝,但是把這種工藝用來游
離出難處理礦石中的金的注意力成為促進研究工作的動力,這一種
推動力又導致了該工藝的更廣泛的應用。
難處理金及焙燒
金以元素狀態自然產出。如果金的粒度小(直徑在一50微米范
圍),由于被砷黃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及黃銅礦等礦物包裹,
它們就可能成為難處理的金屬。這種包裹防礙了氰化法的有效應用
。氰化法是回收金屬的常規方法。包裹礦物在金屬及氰化鈉溶液之
間形成一個不滲透的實際屏障。氰化鈉溶液與作為氧化劑的溶解的
大氣氧一起,通常能溶解金和銀并使它們有效地回收。難處理礦石
及精礦的傳統處理法是焙燒它們以便游離出金屬,氧化劑是大氣氧
。焙燒:工藝使礦物中的硫被氧化成氣態二氧化硫。
許多種金屬成為硫化礦產出,通常是用焙燒礦石或精礦的辦法
來提取。生產這些金屬(包括銅、鋅、鎳、鈷、銻、錫、鉛、鉍及
鉬)存在著從氣態排出物除去二氧化硫及砷(III)氧化物的相關問題
。替代焙燒的其他方法
氧化各種礦物的其他化學方法包括:(1)高壓及高溫氣態氧(加
壓氧化)氧化;(2)氯氣氧化;(3)硝酸氧化;及(4)硫酸氧化。但所
有這些方法都受到工廠復雜性及無競爭的經濟性的困擾。
經過滿負荷運轉的工廠所證實的化學方法的例子是加壓氧化法
。這種方法應用從液態氧提供的氧的高壓(一般為20大氣壓),在高
溫(200℃)條件下,來促進相應的氧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