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渣硅酸鹽水泥固結機理-水泥混凝土顯微鏡
礦渣的常用激發劑有兩類:堿性激發劑和硫酸鹽激發劑。礦渣
硅酸鹽水泥中,以熟料的堿性激發為主,石膏的硫酸鹽激發作用比
較有限;在石膏礦渣水泥中,熟料用量一般只有3%~6%,因而其
堿性激發作用很弱,以硫酸鹽激發為主。綜合兩者的優點,全尾砂
固結劑的堿性激發與硫酸鹽激發并重,使礦渣的潛在活性得到比較
充分的發揮。
必須有適宜的堿性環境存在,硫酸鹽對礦渣活性的激發才表現
得比較充分,這是硫酸鹽激發的一個突出特點。因為堿性環境是造
成加速礦渣分散與溶解的必要條件,并生成水化硅酸鈣與水化鋁酸
鈣。同時,由于ca(OH)2的存在,石膏才能與礦渣中的活性AI:O,
化合,生成鈣礬石。這種鈣礬石以礦渣為依托,呈放射狀的團聚晶
體。隨著反應的進行,鈣礬石不斷吸收CaO,使液相中的CaO濃度與
鋁離子濃度不斷降低,從而加速了礦渣的進一步分解與水化,但以
后生成的鈣礬石都是單個分布的分散晶體,水化硅酸鈣也以低堿型
出現,其鈣硅比將隨著熟料用量的減少而降低。
由此可見,鈣礬石與水化硅酸鈣是構成低熟料水泥強度的主要
基礎。在水化初期,大量形成的鈣礬石晶體彼此交叉搭接,構成骨
架,與水化硅酸鈣的相互交織連鎖,對水泥石的早期強度起著決定
性的作用。在水化后期,隨著二次反應的不斷進行與逐步完全,生
成大量的水化硅酸鈣與分散的鈣礬石晶體更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水泥石內孔隙逐漸被填滿,結構更加密實,使后期強度得以持續
增長。
為更好地探討礦渣硅酸鹽水泥固結尾砂的機理,首先要對膠凝
材料自身的水化產物進行分析。根據礦渣硅酸鹽水泥的組成原料,
其水化過程既包括水泥熟料的水化反應,又伴隨著礦渣和石膏的火
山灰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