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學研究實驗樣品微觀圖像顯微鏡
在我們所能感知的這個宇宙中,只有生命物質在抗拒著熱力學
第二定律。生命物質不斷提高自身有序化的水平,使信息積累和遺
傳,終于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宇宙物質的智慧文明。當然,在宇宙發
展的增熵洪流中,生命現象只是一個小小的逆流旋渦。雖然我們至
今還不理解宇宙物質在局部出現這種元素自組織現象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宇宙有一個目的的話),但我們已經知道這種元素自組織現象
的起因是原子的結構缺陷。元素尋求結構完美的天性引起元素間的
相互作用。在原子相互耦合的過程中,來自太陽的能量被捕獲在有
序化的元素群中。借助于這一過程,生命得以汲取能量、組建信息
,希望永世長存。在原則上,只要通過C、H和O這幾個基本元素的
耦合和解耦就可以使能量周轉了;但生命并不滿足于此,獲取更多
能量是生命永恒的目標。通過吸收和同化更多種類的元素,生命吸
收和使用能量的效率逐漸提高。雖然這種生命獲得能量的過程發生
在原子和分子的水平上,但它的后果是全球生態系統的建立。當代
生物地球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是將微觀和宏觀尺度的元素
耦合研究統一起來,以解釋重大的地質一生物進化事件,并預測生
命與環境關系的未來。
“宇宙不是完美的嗎?為什么宇宙間會有這么多具有缺陷性結
構的元素呢?”回答正是:“宇宙不是完美的!蔽覀兯鶙淼挠
宙由大爆炸產生,較后在熱力學平衡中消亡,完美的宇宙在哪里呢
?宇宙本身只是一個過程,F在宇宙中的許多物質(包括化學元素)
是宇宙運作過程的中間產物或“半成品”;這些“半成品”是不完
美的,但它們承載著對我們生命來說非常重要的任務,即能量傳輸
。在宇宙的迅速膨脹中,重力場和熱力場變得不是很平坦,在這些
力場的皺褶處,具有缺陷性結構的原子相互耦合、相互作用,使能
量出現局部聚集。這種在宇宙皺褶處的能量聚集為一些元素系統提
供了額外能源,使這些系統得以逆熱力學而行。當這些元素從無序
轉向有序時,生命就出現了。如果有一天.當宇宙發展到了質能完
全均衡的“完美”階段,整個宇宙將變得十分平坦,一切皺褶都消
逝了,一切元素都將變得像惰性氣體原子一樣,處于嚴格對稱和完
美的結構之中,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再存在,能量不再流通;到
那時,生命存在的基礎也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