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孢子的超微結構立體像一般使用電子顯微鏡
大孢子的超微結構
在超微結構分析中,大孢子是一種常見的研究對象。大孢子個體大,可單個處理,其外表形態及內部壁結構具有豐富的多樣性。這些特征為解釋異孢型植物的系統發育提供了有用的資料。自Pettitt(1966)首次研究化石大孢子以來,已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在這期間,技術上并無多大改進,只是在儀器使用和成像系統方面有所進展。掃描電鏡(SEM)-F的超微結構
掃描電鏡研究超微結構不如透射電鏡,其主要原因是:在對細胞壁斷裂面觀察時,掃描電鏡的分辨率不如透射電鏡。但是,掃描電鏡成像提供了壁的主體圖像,而在透射電鏡研究中,這些結構只能通過綜合系列切面獲得,化石大孢子壁較軟部分可能就看不到。在可能的條件下,透射電鏡研究細胞壁結構的同時,應采用掃描電鏡照片來補充,并做出對應的解釋。這種立體像對圖像是很有效的。進行掃描電鏡觀察的細胞壁可用刀片切出新鮮斷面,而舊斷面可能會有擦痕。盡管硝酸和舒氏液能清洗大孢子,但是其氧化反應改變了孢粉素的化學性質,導致內聚力降低,并可能改變超微結構。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