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物土壤顆粒及微生物觀察實驗圖像顯微鏡
黏土是較小的土壤顆粒,結合緊密,含水量大,通常為厭氧環
境,很多被淹過的河谷的潮汐平原都是由這種黏稠的泥巴構成的。
沉積物可能會永久地沉在河口灣,也可能會被帶進大海。江河
流進的水量少,河EI灣水底的沉積物也就只能隨著潮汐來回漂移,
永遠也不能離開這里。在這樣的低能量的河口灣,偶爾發生的洪水
是唯一能把沉積物沖出去的辦法。在一些地區,為了能將困在河口
灣的沉積物沖進大海或沖上陸地,洪水和大潮的發生是非常必要的
,因為不及時地清理沉積物,河扣灣很快會被填平,不復存在。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礦物質、營養和沉積物,河口灣地區才變成
了營養再循環的重要場所。儲存在土壤里和懸浮在水中的營養要么
被植物攝取,要么被微生物吸收,進行再循環。植物通過細胞吸收
營養,得以成長。植物死亡后,沉到河扣灣水底,被細菌、真菌轉
化成簡單的物質,使得它們體內的礦物質再次被其他生物利用。
這些礦物質中較重要的兩種礦物質是氮和磷。這兩種礦物質都
是水藻和植物用來合成細胞結構必要成分。而兩者之中,氮的含量
低于磷。
大氣中氮的含量非常豐富,只是它的存在形式不能被大部分的
生物所利用。微生物通過分解動物的糞便和死亡生物的組織釋放出
可被利用的氮。其中一些氮被微生物自身利用,其余的被釋放到自
然環境中。植物利用這些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氮自我成長。動物則
通過吞食植物或獵食食草動物來獲取身體所需的氮。河口灣環境中
有一種非常簡單的細菌一藍菌,它能直接攝取利用空氣中的氮,幾
乎沒有其他的生物能有這種本事,而這種細菌的存在提高了河口灣
地區的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