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孔隙圖像顯微鏡-天然氣在水中和油中溶解度
眾所周知,巖石孔隙體積的減少意味著孔隙流體的排出。根據溢流型排油原理,當烴源巖孔隙中的含油飽和度超過臨界運移飽和度時,在壓實作用下就有石油排出。因此只要知道孔隙體積的縮小量、排出流體中的含油飽和度以及地下原油的密度就可以直接計算出排油量。
天然氣在水中和油中的溶解度都很大,此外在濃度差作用下還可以進行分子擴散,因此天然氣的運移可以有四種相態,即水溶相、油溶相、游離相和擴散相。天然氣的排氣量應當是這四種相態的排氣量之和。天然氣在烴源巖中呈何種運移相態主要取決于烴源巖的生氣量、生油量、溫度、壓力、溶解度以及孔隙度的大小。一般來說當天然氣生成后,首先有水溶相,當油生成之后有油溶相,當生氣量大于該溫度、壓力條件下的水溶解量和油溶解量時則有游離相,而只要有濃度差存在就有擴散相。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