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巖成巖微裂隙和微孔隙分析圖像顯微鏡
縫合線
縫合線也可以做為初次運移的通道,它廣泛發育在碳酸鹽巖、
蒸發巖中特別是在含泥質的石灰巖中的縫合線,是成巖后生階段壓
溶作用的產物?p合線往往順層面分布,但與層面呈斜交或正交的
也不少,其中常含有泥質、鐵質或有機物等不溶殘渣?p合線與構
造裂縫在巖石中往往交織在一起組成同一體系。在顯微鏡下觀察,
縫合線中還發現有不少張開的微裂隙和微孔隙,其中還有油浸和液
體瀝青。所有這些說明縫合線與各種裂縫一樣都是初次運移的重要
通道。
有機質或干酪根網絡
生油層中的有機質并非呈分散狀,主要是沿微層理面分布。進
一步證實,生油巖中還存在有三維的干酪根網絡。微層理面可以理
解為層內的沉積間斷面,其本身具有相對較好的滲透性,如果再加
上相對富集的有機質又可使其具有親油性。若在微層理面之問再有
干酪根相連,那么在大量生油的階段,不但微層理面本身而且還可
以在三維空間上很容易就形成相互聯通的、不受毛細管阻力的親油
網絡,從而成為初次運移的良好通道。
總之,由于烴源巖本身的非均質性,決定了在埋深過程中必然
要形成大小不一、縱橫交錯的孔隙和裂縫系統,再加上后期形成的
次生孔隙、微裂隙、縫合線以及干酪根網絡,從而形成了烴源巖多
種多樣的排烴通道和排烴網絡。盡管烴源巖中以微孔和微裂隙為主
,但也存在有較大的孔隙和裂縫,實際上它們各有不同的作用。較
大的孔隙和裂縫雖然較少但可以發生效率較高的體積流,而在不能
發生體積流動的微小孔隙和裂隙中則可以發生擴散流,兩者在時空
上可以相互轉換、相互補足。說明細粒的烴源巖也總是有運移通道
存在,只要有驅動力也總是可以排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