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鋼筋的直徑,截面形狀檢測金相顯微鏡
在混凝土內配置增強材料以提高截面受拉區的強度,主要取決
于承受外部荷載的兩種材料共同工作的協調性。增強用的材料,如
鋼筋等,為防止在外荷載作用下造成兩種材料的分離或間斷,必須
能承受與其周圍混凝土相同的應變和變形。
為了使加筋混凝土截面的承載力得以顯著提高,增強材料的彈
性模量,延性,屈服強度和彎折強度等亦須顯著地高于混凝土。因
此,黃銅,鋁,橡膠或竹子等材料均不適于發揮增強材料與混凝七
之間所需要的握裹力和粘結力,而鋼材,玻璃纖維則具備上述屈服
強度,延性和粘結力等主要性能。
錨固強度是由幾種因素綜合形成的,如混凝土與鋼筋接觸面的
相互粘著力,混凝土的;干縮使結硬后的混凝土對鋼筋或鋼絲產生
的壓力等。此外,由于受拉鋼筋的微小移動造成;鋼筋表面的變形
或凹凸部分與混凝土之間的摩阻力將提高鋼筋的抗滑能力。全部上
述效果稱為錨固。簡言之,錨固強度取決于下列主要因素:
1.混凝土與增強材料之間的粘結力。
2.由于鋼筋周圍混凝土的干縮及變截面鋼筋與其周圍混凝土
的錯位咬合所形戍的握裹效應。
3.增強材料承受拉應力時的抗滑摩阻力和咬合作用。
4.混凝土自身的質量優劣及其抗拉,抗壓強度的影響。
5.鋼筋端部的錨固長度,搭接、彎鉤、橫向鋼筋等機械錨固
效果。
6.鋼筋的直徑,截面形狀及配筋間距等, (對裂縫開展產生
影響)。
上述各個因素在錨岡強度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較難予以區分和定
量,但變截面鋼筋與柑鄰混凝土的錯位咬合,混凝土的干縮約束效
應,以及混凝土的質量優劣等可視為主要因素。
錨固應力的形成
錨固應力主要是由以上列舉的各個因素所造成的鋼筋與其外圍
的混凝土之間錯位咬合所形成,它可用鋼筋表面單位面積上的剪應
力來表示。這種直接應力由混凝土傳遞至鋼筋表面,使鋼筋的拉應
力沿其長度而變化。
鋼筋的錨固質量可由三種試驗予以確定:即拔出試驗,埋桿試
驗和梁試驗。拔出試驗可對各種不同的鋼筋表面型式和相應的埋入
長度情況下的錨固效果進行較好的比較,但它并不能真實地巨映梁
內鋼筋錨固應力的變化。